大
庙
峡
天
险
何
曾
《
禹
贡
》
陈
,
白
波
江
上
起
嶙
峋
。
花
垂
孤
石
春
迎
棹
,
佩
响
空
山
夜
降
神
。
玉
马
惊
回
猺
洞
火
,
寒
潮
拍
尽
女
墙
尘
。
帆
飞
三
峡
行
才
半
,
还
傍
香
炉
一
问
津
。
山水写景
咏江峡
冬景
边塞之地
季节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陶元藻所作的《大庙峡》,描绘了长江三峡中大庙峡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天险何曾《禹贡》陈”,以《禹贡》这部古代地理书中的记载为背景,强调了大庙峡的天然险峻。接下来的“白波江上起嶙峋”描绘了江水翻腾,两岸山势峥嵘的画面。“花垂孤石春迎棹”写春天里,花开在孤石上,仿佛在迎接过往的船只,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佩响空山夜降神”则通过夜晚山间的回声,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气氛。“玉马惊回猺洞火”一句,想象着山洞中的瑶族人点燃的篝火被马匹的惊动所摇曳,增添了神话色彩。“寒潮拍尽女墙尘”则描绘了寒冷江潮拍打着岸边的城墙,带走了历史的尘埃。最后两句“帆飞三峡行才半,还傍香炉一问津”,表达了诗人航行在三峡途中,虽已过半程,但仍对前方未知的香炉峰充满好奇和向往,流露出探索的精神。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庙峡的自然景观,融合了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对三峡山水的独特感受和对未知的探索热情。
陶元藻
11首
又号凫亭。乾隆贡生,九试棘闱,屡荐不得上。历游燕、赵、齐、鲁、扬、粤、瓯、闽之境。诗文均负盛誉。游京师,题诗旅壁,袁枚见而称赏,为撰《篁村题壁记》。至广陵,为两淮转运使卢雅雨幕僚。卢大会名士 70余人于扬州红桥,分韵赋诗,元藻顷刻成10章,莫不倾倒,时称“会稽才子”。不久归籍,在杭州西湖建泊鸥庄,专事著述,历30余年,著有《全浙诗话》54卷,《凫亭诗话》4卷,《越谚遗编考》5卷,《泊鸥庄文集》12卷,《越画见闻》3卷,斯盖专辑旧绍兴府属画人而各为之传,有乾隆六十年(1795)自序。卒年八十六
猜您喜欢
舟中次杨郎中君谦韵
明·乔宇
闻说江南唱子规,北人初听不胜思。只看世路长为别,不道仙舟尚有期。渔浦杳闻烟外笛,酒家遥认月中旗。郎官白雪难为诵,欲和空惭《下里》词。
酬日本中岛君
清·吴保初
散发江湖今六载,故人京洛断知闻。妙音冷然落天际,似子犹堪张吾军。千岩万壑望霖雨,极浦高林足暮云。苦忆西山旧时月,清光何处却逢君。
拜新月慢
清·苏穆
嫩柳成阴,乱红飘砌,莫自登高临远。独立雕栏,问梁间双燕。向何处,特地、窥他画阁残梦,又误几番春浅。风雨凄凄,定蛾眉难展。记当时、薄醉桃花面。甚而今、暗里春光换。约得杜宇声.....
听潮轩为金山霔法师题
明·汤胤绩
鳌背东风滚雪花,馀波转眼没鸥沙。越军怒发摧山弩,汉使惊回犯渚槎。午枕欲抛铛正沸,夜经才辍鼓频挝。老禅不厌喧双耳,笑倚虚阑阅岁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