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潮
轩
为
金
山
霔
法
师
题
鳌
背
东
风
滚
雪
花
,
馀
波
转
眼
没
鸥
沙
。
越
军
怒
发
摧
山
弩
,
汉
使
惊
回
犯
渚
槎
。
午
枕
欲
抛
铛
正
沸
,
夜
经
才
辍
鼓
频
挝
。
老
禅
不
厌
喧
双
耳
,
笑
倚
虚
阑
阅
岁
华
。
山水写景
禅意抒情
冬景
禅修
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潮水涌动的壮丽景象与听潮轩内僧人的宁静心境,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首联“鳌背东风滚雪花,馀波转眼没鸥沙”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潮水翻腾的壮观景象,仿佛巨鳌背负着东风,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而这些浪花转瞬之间便淹没了一片鸥鸟栖息的沙滩。这里运用了“鳌背”、“东风”、“雪花”等意象,不仅展现了潮水的气势磅礴,也营造出一种动态美。颔联“越军怒发摧山弩,汉使惊回犯渚槎”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这里借用“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将潮水比作“越军”,其“怒发”之势仿佛要摧折山弩,暗喻潮水之大;同时,“汉使惊回犯渚槎”则可能暗指汉朝使者在潮水面前的惊慌失措,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历史事件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颈联“午枕欲抛铛正沸,夜经才辍鼓频挝”则是对听潮轩内僧人生活的细腻描绘。午时,僧人欲抛下枕头,因为锅中的水正在沸腾,暗示了时间的紧迫或某种仪式的进行;夜晚,僧人停止诵读经文,鼓声频繁敲打,可能是在进行某种宗教活动或冥想。这两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时间的敏感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体验。尾联“老禅不厌喧双耳,笑倚虚阑阅岁华”则表达了诗人对僧人超然物外、心静如水境界的赞美。老禅师不厌烦外界的喧嚣,反而乐于倾听,倚靠在空旷的栏杆上,静静地观察岁月的流逝。这一句不仅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平和与智慧,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僧人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内心世界深刻探索的追求,充满了哲理意味和审美情趣。
猜您喜欢
寄题香山禅房
清·爱新觉罗·弘历
青来纱牖应宛在,花谢海棠亦未妨。笑我不曾醒幻鹿,因风偶尔忆禅房。白生虚室原无著,绿引平林想更长。每对清和愁不雨,世间谁者傲羲皇。
潇湘八景(其二)烟寺晚钟
宋·赵扩
金碧招提古,高峰最上层。喧风僧入梵,宿雾佛前灯。禅观延空寂,蒲牢忽震凌。黄昏山路险,窘步一枝藤。
冬霪篇
清·姚燮
昆仑竭黄浊,万里恣霍挥。十日昧昏旦,梦梦失阳曦。河鱼上闉市,高堂生污泥。帏灯作冰湿,风响增梦疑。诘朝眄坰野,浩荡行人稀。山云结海雾,温温皆下垂。荒林见颓屋,缩鸟饥不啼。十.....
瑛首坐访及颁示四颂而有选佛选官俱第一之句既赓元韵因寄末章(其三)
宋·彭汝砺
山河大地一无穷,总在维摩丈室中。向火一杯茶似雪,莫嫌居士没家风。
大庙峡
清·陶元藻
天险何曾《禹贡》陈,白波江上起嶙峋。花垂孤石春迎棹,佩响空山夜降神。玉马惊回猺洞火,寒潮拍尽女墙尘。帆飞三峡行才半,还傍香炉一问津。
舍轿马而步
宋·孔武仲
严风驾雪霜,吾轿颇温燠。白日煖郊原,吾马快驰逐。二者皆得用,翩如两黄鹄。马骄倦提策,轿狭厌挛束。何以救斯弊,奔驰有吾足。副之两革靴,随以一筇竹。凫趋上高冈,虎步出平陆。折.....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