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
三
十
六
祖
颂
(
其
六
)
大
士
弥
遮
迦
,
忆
昔
阿
私
陀
。
邪
正
通
一
道
,
无
法
不
调
和
。
赞美
哲理论述
人物颂赞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印肃所作的《赞三十六祖颂》第六首,以佛教中的大士弥遮迦和阿私陀两位佛经人物为引,表达了佛法中正邪并存、大道相通,以及世间法与佛法和谐统一的理念。"大士弥遮迦"和"阿私陀"都是佛教中的尊者名号,前者象征着广大的慈悲与智慧,后者则可能暗示着佛法的深远和无尽。诗人通过这两个形象,强调了佛法的包容性和调和性,即无论正邪,皆可纳入佛法的教化之中,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禅宗或般若波罗蜜多教义中关于空性与中道的思想。
释印肃
1078首
(一一一五~一一六九),俗姓余。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发,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为三卷
猜您喜欢
张幼于舍别墅为言子祠敬用志美
明·王世贞
句吴诚佳丽,其始未雕朴。三让道故尊,居然一鱼服。人文萃东鲁,垂晖耀南陆。言游遂北学,与商获偕目。以彼弦歌化,革此诸离俗。遂令大江表,儒林被膏沐。洵美张仲生,尚友一以笃。家.....
次韵答刘少宣(其二)
金·刘从益
乐府虚传山抹云,诗名浪得柳连村。九原太白有生气,千古少陵无间言。登泰山巅小天下,到昆崙口知河源。如君少进可入室,顾我今衰不及门。
和中本留题照石诗
宋·虞俦
故人别来知几年,怪我相逢须鬓白。看镜功名不用频,苍苔遍教留行迹。蚤知宇定发天光,未闻终日介如石。此理昭然何足疑,来诗并遣镌崖壁。
齐南郊光章十三首(其八)武德宣烈乐
隋·无名氏
功烛上宙,德耀中天。风移九域,礼饰八埏。四灵晨炳,五纬宵明。膺历缔运,道茂前声。
利州漕宇八景(其四)柏轩
宋·冯山
昔时柏未栽,榜杏为轩名。柏今已可爱,题柏轩始清。贤者安厥居,中怀渺无营。日来对柏坐,心适眼自明。草经谢今说,寄意遗俗声。落落守岁寒,常恐为柏轻。
挽金侍郎父
明·邓林
秋风华表鹤能言,万里归来自瘴烟。人事已非城郭在,家声不坠子孙贤。种桃潘岳尝为令,卖药壶公旧是仙。见说二郎承宠日,天光赫赫照重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