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行
近
白
云
泉
有
遥
呼
于
林
屋
乃
瘦
石
大
参
也
适
受
风
归
急
不
得
往
抵
舍
疾
甚
少
间
驰
怀
得
句
奉
呈
小
车
芳
径
出
金
山
,
瞥
见
仙
人
水
石
间
。
后
客
应
推
先
客
主
,
行
云
不
及
定
云
閒
。
烟
霞
自
熟
孙
登
啸
,
笙
鹤
应
嗤
阮
肇
还
。
想
有
题
名
耀
丘
壑
,
可
能
镵
我
共
苍
颜
。
写景
山水
怀念友人
描述行动
怀古抒情
季节
气候
秋意表达
赠表达
赏析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山水间的隐逸生活和诗人的情感体验。第一首诗中,诗人乘坐小车沿着美丽的山路来到金山,意外地在水石之间瞥见了仙人的踪迹。诗人感慨后人难以超越先人的地位,行云也无法比拟定云的悠闲自在。他想象着孙登这样的隐士在山中啸歌,而自己未能如阮肇般深入探寻,只能在病中怀念并写下这首诗,希望能与山川共存。第二首诗是祝允明的作品,他在山行时被远处林屋中的人呼唤,发现是大参瘦石。由于疾风阻挠,他未能前往,病势严重。诗人在稍作休息后,心有所感,写下此诗表达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能亲临其境的遗憾。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淡淡哀愁。两首诗都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深情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祝允明
686首
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猜您喜欢
答王筠早朝守建阳门开诗
南北朝·江总
金兔犹悬魄,铜龙欲启扉。三条息行火,百雉照初晖。御沟槐影出,仙掌露光晞。
潇湘神(其二)
清·毛奇龄
邛竹枝。生古祠。丛丛峭壁鹧鸪啼。朝雨过来还暮雨,不知神女几时归。
罗雄即景
清·牛焘
山川强半接黔西,气候惨舒迥不齐。夏日常如冬日暖,晴云却逐雨云低。岚阴入夜腾金虎,电影流虹唱石鸡。安得仙锄挥雾凇,南山荟蔚咏朝跻。
静福寒林
明·莫与齐
入林鹤氅披,正可敌凛冽。最爱道旁松,后彫显奇节。岂不承雨露,只解傲霜雪。携樽狎晚晴,疏枝透明月。
晴发
明·陆深
气爽钟声远,天空鸟影微。樯头分曙色,席背引朝晖。水乱添新涨,沙明合旧矶。田家沾足否,天遣远人归。
清平乐(其一)
明·杨慎
灯红酒绿。山掩围屏曲。何处萧萧风动竹。好梦惊回难续。月华冷浸霜华。寒林惊起寒鸦。道是天明尚早,小窗横影花花。
丁中允宰剡
宋·陆经
尘土官曹几处閒,今君得邑好开颜。落帆直向剡溪口,入境先登天姥山。鱼鸟半和风俗处,云霞多杂簿书閒。雪晴须去寻安道,不作经宵兴尽还。
朝暮
宋·梅尧臣
气候辄未定,寒暄朝暮间。挟纩水风生,衣绤川阳还。绿草藏邃岸,枯栎植高山。且非天时异,顺理心自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