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写景
咏物写景
湖面景致
惜云怀思

译文

第一句“极目天边一缕云,今来却少见为欣。”翻译成白话文是:“我抬头望向天边,只看到一缕云彩,如今很少见到这样的景象,让我感到欣喜。”
第二句“须臾散去无踪迹,水里何曾半点分。”翻译成白话文是:“这缕云彩转瞬即逝,一点痕迹都没留下,它在水里也没有留下任何的影子。”

赏析

此诗描绘了云缕在天空中的短暂显现与消失,以及它对观者情感的影响。诗人以“极目天边一缕云”开篇,将读者的目光引向遥远的天际,那是一抹轻柔的云彩,仿佛是大自然不经意间的一笔点缀。接下来,“今来却少见为欣”,表达了云彩出现时的惊喜之情,虽然云彩并不常见,但它的出现总能给人带来愉悦和期待。随后,“须臾散去无踪迹”描述了云彩短暂的存在,时间之短,如同瞬间的幻象,转瞬即逝。最后,“水里何曾半点分”,则以水作为背景,暗示云彩即使在水中也难以留下痕迹,进一步强调了云的飘渺和易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的美丽与短暂,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短暂而深刻的美感体验。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对自然现象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反映了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初秋偶閒
清·爱新觉罗·弘历
几馀赢得片时閒,镜彻波光黛染山。风挟秋来偏拂袖,花因暑退亦开颜。龙蟠户牖松千尺,琴响阶除水一湾。肯逐物华临别院,徘徊独立忆民艰。
寄汪扶晨黄山中(其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仙人汤沐地,天子翠微都。一片黄云里,芙蓉影有无。松声摇玉柱,花气出香炉。君爱西峰好,琴歌定自娱。
秋思二首(其一)
明·释函是
高松白鹤辞巢去,腐草青萤入梦来。秋色不曾为客改,寒砧一自向谁哀。东山月出临无地,南越猿啼旧有台。回首石楼残茗在,岂须沉醉菊花杯。
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咏潇湘八景各一首·烟寺晚钟
宋·刘克庄
问寺莫知处,跻攀又溯洄。惟钟藏不密,日暮过溪来。
与现寿二长老游寿泉因话去年林屋之游题赠(其一)
宋·范成大
何年锡杖斸清甘,天遣深源寿此庵。金靥万枝浮倒影,为君题作菊花潭。
水调歌头·饮垂虹
宋·刘学箕
三载役京口,十度过松江。垂虹亭下烟水,长是映蓬窗。钓得锦鳞成脍,快把双螯浩饮,豪气未能降。醉舞影零乱,心逐浪舂撞。景苍茫,歌欸乃,石空硿。蒹葭深处,适意鱼鸟自双双。便拟轻.....
岳阳书事
宋·张载
洞庭水落洲渚出,叠翠疏峰远湮没。重楼百尺压高城,画栋沉沉倚天阙。湖光上下天水融,中以日月分西东。气凌云梦吞八九,欲与溟渤争雌雄。澄澜无风雨新霁,一日万顷磨青铜。琉璃夜影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