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
宽慰
友情
送别
哲理
宽心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对陈群归乡时身体不适的关怀与鼓励之作。诗中以“三尸”、“二竖”隐喻疾病,表达了对陈群身体状况的关切。接着,乾隆以“颐和”、“还乡”描绘了陈群归乡的情景,通过“谚如约”一句,展现了人们对陈群归来的期待与喜悦。“陛辞意恳款,请诗应允诺”,体现了乾隆对陈群的尊重与理解,愿意以诗歌的形式给予慰藉。接下来,“怜汝身日羸,壮汝神犹铄”表达了对陈群身体日渐衰弱的同情,同时强调了精神的坚韧不屈。“达生有至论,庸医无大药”则蕴含了对生命的深刻见解,认为面对疾病,除了医学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调适与乐观的态度。最后,“辟谷方赤松,先难后原乐”引用了古代仙人辟谷养生的故事,鼓励陈群在面对疾病时,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困难之后会有快乐的回报。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乾隆对臣子的关怀之情,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与坚韧的精神。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送李致远安远簿(其二)
宋·洪咨夔
与我迭知己,喜君初得官。时来宁论晚,身健莫辞难。访雪牵魂梦,停云寄肺肝。斯文元气在,努力好加餐。
送戴处士还卢州
宋·韩维
早识浮生妄,欣陪达士游。观心非本有,于法尚何求。煮茗林间寺,题诗湖上舟。还嗟别后夜,风雪拥貂裘。
赠张西屏
明·尹耕
月明熊耳照滹沱,千里思君可奈何。棋局拟从清梦著,诗篇遥向白云歌。时危身世风霜苦,日短江湖感慨多。莫道塞翁常失马,后车还许载渔蓑。
送无际北上三首(其二)
明·李流芳
昔我与子交,发言即同趣。读书不耻贫,固欲行其意。及乎赴功名,子前我辄疐。心知不能同,岂复敢为异。子今扬天庭,我终守衡泌。子将为其难,我亦安为易。出处各自量,苟同竟何济。
送别次韵三首(其三)
明·欧阳建
如天斯道岂难登,有孔铸颜便服膺。今日与君须尽醉,藤萝石上月将明。
赠薛播州诗(其六)
隋·杨素
自余历端揆,缉熙恧时彦。及尔陪帷幄,出纳先天眷。高调发清音,缛藻流馀绚。或如彼金玉,岁暮无凋变。余松待尔心,尔筠留我箭。
送谌首座归永嘉
宋·释守卓
万变相应一句通,十二年来已无口。别余遥指海山归,雁荡峰作师子吼。此旨明明不覆藏,冥怀自乐有馀光。曹源一滴流千古,宿觉徽猷振大唐。觌面家风人若问,钓鱼须是谢三郎。
赠刘九思山人
宋·李之仪
我行亦偶然,君来定何谓。风高浪如山,闻者亦已畏。而君从一叶,过我乃特地。邮亭六日俱,临行尤自愧。朝出才辨色,夜归或沾醉。残灯不见人,待我独忘睡。语款多破颜,情极几屑涕。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