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次
杂
咏
用
上
平
声
韵
(
其
十
二
)
石
路
琅
玕
锁
碧
筼
,
上
方
钟
磬
下
方
闻
。
山
僧
闭
户
参
无
始
,
不
管
閒
阶
归
晚
云
。
写景
山
赞美
无具体节日
描述景色变化
山水意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山中景象。首句“石路琅玕锁碧筼”,以“石路”为起点,通过“琅玕”和“碧筼”的意象,营造出一条蜿蜒曲折、绿意盎然的小径,仿佛是通往幽静深处的秘密通道。这里的“琅玕”指竹子,而“碧筼”则可能是指翠绿的竹林,两者相锁,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上方钟磬下方闻”一句,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对比的手法,上方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寺,下方则是人间世界。钟磬之声悠扬,穿越山谷,直达人间,象征着佛法的深远与超脱,同时也暗示了山中与外界的某种联系。“山僧闭户参无始”描绘了山中僧侣的生活状态,他们闭门静坐,深入禅思,探索生命的起源与本质。这不仅展现了僧侣们追求精神境界的虔诚,也反映了他们与世隔绝、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最后一句“不管閒阶归晚云”,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表达了对自然界的尊重与欣赏。晚霞映照下的山间小径,不再只是通向某个目的地的路径,而是成为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部分。这里“閒阶”既指空闲的石阶,也暗含了对生活琐事的淡然态度,而“归晚云”则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界的循环不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僧侣生活状态的深刻刻画,展现了清幽、超脱而又富含哲理的意境,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爱新觉罗·弘历
16536首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别署长春居士、信天主人,晚号古稀天子、十全老人 。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清高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弘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执政中期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弘历在通过一系列边疆地区战事,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宠信和珅,吏治有所败坏,社会矛盾加剧。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拒绝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提出的通商贸易及有损主权之无理要求。但此时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也拉大,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嘉庆元年正月戊申日(1796年2月9日),弘历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壬戌日(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裕陵。
猜您喜欢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登庐山诗二首(其二)
南北朝·鲍照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瑶.....
曾懒翁复寄俞进可(其二)
宋·吴惟信
望望春来一解颜,春多风雨怯衣单。柳烟漠漠山堂晓,梅雪纷纷水国寒。贫里诗囊当自佩,醉中匣剑共君看。交游肯作云翻覆,凿齿东来喜道安。
庐陵
元末明初·王冕
庐陵曾记画锦堂,黼黻韩魏开忠良。文章足以照千古,富贵岂止荣一乡?寿张新得河东记,中陶乃是安阳裔。知几不独见井泉,自是胸中有天地。春风入帘春雨收,下堂不受黄河流。綵衣诸郎舞.....
彭泽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千万峰围斗大城,遗踪何处访渊明?愁无白酒倾杯酌,尚有黄花绕径生。山指双姑摇黛影,江流九派走涛声。一家一缕炊痕白,衬出云閒夕照晴。
看山
明·汪广洋
沿江多好山,孤绝势难扳。鹰隼飞腾上,云霞出没间。崖巅摩太古,石脚浸苍顽。东下连沧海,如渠有几关。
过石头城
唐·张祜
累累墟墓葬西原,六代同归蔓草根。唯是岁华流尽处,石头城下水千痕。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