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地点
山水
仙境
季节
秋天
红泉
翠筱
洞穴
定逢秦世

译文

寒岩精舍位于石林东边,垂挂的萝藤缓缓垂下,洞穴显得空旷幽深。
在深邃的袈裟(指佛寺)中静坐,仿佛在仙境游玩,听到环佩之声,来到小崆峒(一个地方名)。
雨后的红泉中,花瓣纷纷落下,翠绿的竹子在云雾中来往,月亮的光芒也无法穿透。
我经常来到这里清扫石阶、点燃香火,一定可以遇到像秦世采芝翁那样的高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天王寺烟萝洞的幽静与神秘。诗人以“寒岩精舍石林东,冉冉垂萝洞穴空”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岩石与树林构成的背景,垂蔓的藤萝为空洞增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接着,“宴坐袈裟深杳霭,仙游环佩小崆峒”两句,通过僧人打坐的场景和仙人游历的想象,进一步渲染了洞穴的超凡脱俗之感。“红泉雨过花皆落,翠筱云来月不通”描绘了雨后山间泉水流淌,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以及云雾缭绕、月光难透的朦胧之美,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最后,“扫石焚香频到此,定逢秦世采芝翁”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偶遇古代采药仙人的期待,充满了对自然与超然境界的追求与憧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烟萝洞的自然美景与超脱世俗的氛围,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和自然美的深深向往。

林鸿

554首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猜您喜欢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游王氏郭北山楼
明·宋登春
径草连村合,山楼带郭横。开尊招野客,倚树听流莺。露自花间滴,云从石上生。几回渔篴响,素月岭头明。
翠玉楼和胡端逸韵
宋·文天祥
客影鱼千里,年华柳十围。白云栖石密,黄鹄出烟微。江海秋风老,湖山晚日晖。郁孤台上望,野阔犊初肥。
游溪西寺
宋·华岳
寺觉重游好,僧期后会赊。青虫彫病叶,白鸟篆平沙。水瘦石生齿,山寒梅未花。功名今有待,且谒惠公茶。
夜泊白石忆英目青居士
明·释今全
懒任扁舟泊,天涯寄此身。野烟侵薄梦,白石忆同人。九曲空流水,繁音隔世春。夜深寒欲至,鸣鹤一声频。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