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人物赞美
古代地名
古风

译文

时光流逝,已经远离了三皇五帝的时代。接着是七雄争霸,诸子百家的思想也开始异彩纷呈。
在七雄之中,孟尝君居于首位,信陵君次之。平原君居中,春申君则位列最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所作的《四公子吟》,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描绘了战国时期四位著名公子——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和春申君的权势地位。"时去三王,事归五霸",暗示了从远古的圣王时代过渡到春秋战国的争霸时期。"七雄既争,四子乃诧",进一步强调了战国群雄并起,这四位公子在其中脱颖而出,各自占据了一席之地。"孟尝居先,信陵居亚",将孟尝君排在首位,信陵君位居其次,显示出他们的影响力。"平原居中,春申居下",则表明平原君位于两者之间,而春申君排名稍后。通过这样的排列,诗人展现了这四位公子在当时历史格局中的重要角色和影响力。整首诗简洁明快,以历史为背景,通过四位公子的排序,寓含了对人才辈出、权力更迭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独特见解。

邵雍

1553首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猜您喜欢

永遇乐·题熊襄悯狱中诗卷
清末近现代初·奭良
一障乘边,是何人者,目光如炬。盛诩天骄,尊忘天汉,良工心独苦。请来缯絮,不期犁扫,于法宜徵对簿。闻当日,九重嗟异,刘季无此大度。奉春往事,料敌兵形势,汉廷谁及齐虏。自古筹.....
题范蠡五湖图(其二)
宋·李曾伯
美妇天下有,忠臣古来稀。去国不洁名,避世良知几。宁侣我舟楫,毋著君宫闱。平生万事足,偕老五湖归。
送南阳李太傅(其一)
宋·王禹偁
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马衔金勒冲微雪,雁避红旌入断云。还似徐州张仆射,御诗相送四方闻。
怀陈丈向中西安
清·钱载
来自芜城实后余,西江冲暑旋分袪。重骑代马坚冰滑,已出潼关落木初。世路逡巡泾渭水,古怀历录汉唐书。塞鸿信断秋还老,傥返乡园有定居。
减字木兰花(其三)杨妃
清·王士禛
木兰殿里。回雪流风人莫比。万里桥头。水绿山青不尽愁。连昌春竹。空映落花红簌簌。莫问当年。锦袜犹能直许钱。
青楼曲二首(其一)
唐·王昌龄
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楼头小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缦绾上青楼。金章紫绶千馀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咏淮阴侯
隋末唐初·王圭
秦王日凶慝,豪杰争共亡。信亦胡为者,剑歌从项梁。项羽不能用,脱身归汉王。道契君臣合,时来名位彰。北讨燕承命,东驱楚绝粮。斩龙堰濉水,擒豹熸夏阳。功成享天禄,建旗还南昌。千.....
滕王阁
宋·章采
佩玉鸣銮一笑空,至今华观叠青穹。西山残雨虹腰白,南浦骄阳雁背红。几度登临添感慨,半生漂泊老英雄。槛前犹是唐年水,曾见王郎泛短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