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和
人
丰
岁
风
雨
迎
寒
欲
劳
农
,
今
年
真
不
负
元
丰
。
盖
藏
共
荷
官
无
扰
,
眠
食
安
知
帝
有
功
。
草
笠
黄
冠
将
蜡
祀
,
羔
羊
朋
酒
亦
豳
风
。
请
君
早
具
跻
堂
饮
,
退
食
委
蛇
正
自
公
。
写景抒情
赞颂
节气
田园
赞美丰收
民间风俗
译文
风雨交加迎接寒冬,为农民带来辛勤的劳作,今年真的没有辜负元丰的好年景。
官员们共同承担责任,保证仓储充足,不扰民;农民们安居乐业,不知道是皇帝的功劳。
农民们用草笠和黄冠进行祭祀,准备蜡祭的供品;他们献上羔羊和酒,也遵循了古时的祭祀之风。
请你早点准备好堂上酒宴,享受美食。即使是在退食(休息或归隐)之时,依然可以过得像委蛇(指生活自由自在)的君子一样从容自得。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次韵和人丰岁》,诗人以农事为背景,表达了对丰收年景的欣喜与对朝廷体恤民生政策的赞扬。首句“风雨迎寒欲劳农”描绘了农民在风雨中辛勤劳作的情景,显示出农人的艰辛。接着,“今年真不负元丰”表达了对丰收的肯定,元丰是宋神宗的年号,暗指政策得当。“盖藏共荷官无扰”赞美官府对百姓的仓储管理不扰民,使得百姓得以安心储存粮食。“眠食安知帝有功”进一步强调皇上的功劳在于让百姓衣食无忧。诗人借用“草笠黄冠将蜡祀”和“羔羊朋酒亦豳风”的典故,寓意丰收后的祭祀活动,体现了古代农耕社会的淳朴风俗。最后两句“请君早具跻堂饮,退食委蛇正自公”邀请朋友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表达出诗人希望官员们在享受丰收成果的同时,不忘公仆本分,廉洁自律。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描绘了丰收景象,又寓含了对朝廷和官员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民生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苏辙
1852首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您喜欢
次韵补之药名十绝(其九)
宋·李光
草堂谁缉败蒲编,笑傲松萝不记年。应喜秋来甘泽泻,牵牛时复自蹊田。
定海甲寅口号七首(其二)
宋·陈造
田租有约不相违,比著丰年数已亏。一饱分明郎首赐,几曾刺口问抽卑。
朝阳赞
宋·释月涧
浑无针劄处,为君道线路。夜半三足乌,飞上珊瑚树。
久雨作
明·周瑛
三月全无一日晴,密云疏雨满山城。公家正放输粮榜,民舍不闻打稻声。草色欲将官廨没,溪流直与野桥平。坛祈庙祷浑閒事,恤政多端先薄征。
即事
宋·刘安上
未寻南郭旧生涯,且向淮堧太守家。西圃学栽陶令菊,后园时种邵平瓜。民淳讼少看空圄,吏散庭空听报衙。更得岁丰多乐事,宦游谁复问年华。
题巴西甘大夫年谱小像十首(其十)
明·于慎行
辍耕陇头夕,山云稍欲没。散发啸平林,饭牛待凉月。
题颐轩
宋·郑侠
达人取次总佳宜,潇洒清轩聊自颐。垣果砌花堪笑语,牖风庭月共希夷。满堂虚白琴三弄,竟日醺酣酒一卮。别有工夫留客住,时时谈笑出新诗。
剪园蔬赐大学士南书房翰林等
清·爱新觉罗·弘历
畦圃秋来候,葱齑雨足时。梳风烟甲冷,烘旭露华滋。穑事因堪验,天工藉可推。许甘藜藿味,退食任委蛇。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