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夜
怀
儿
女
玉
宇
无
云
夜
气
清
,
乍
凉
庭
院
坐
三
更
。
紫
兰
墙
脚
虫
相
语
,
皓
魄
枝
头
鸟
自
惊
。
千
里
音
书
频
北
望
,
一
生
词
赋
慕
东
征
。
遥
知
汾
水
逢
南
雁
,
远
目
应
伤
陟
屺
情
。
秋景
怀人思情
秋夜
情感表达
地点
译文
玉砌的楼宇中夜空无云,空气清新,庭院在微微的凉意中,我独坐三更时分。
紫兰墙脚下,小虫轻声交谈;皓月高悬枝头,惊起了鸟儿。
远方亲人的音信频繁北望盼回信;我一生喜欢写词赋诗,心慕着东方的征程。
远望汾水边逢到南飞的雁阵,你远远的眺望应该悲伤于那高山的艰难攀登。
赏析
这首清代庄德芬的《秋夜怀儿女》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夜景象。首句“玉宇无云夜气清”写出了月明星稀、夜空澄净的秋夜,透出一种寂静的美。接下来的“乍凉庭院坐三更”则传达了诗人独自在清凉的庭院中,感受着深夜的寒意,暗示了孤独和思念。“紫兰墙脚虫相语,皓魄枝头鸟自惊”两句,通过虫鸣和鸟惊,寓言了诗人内心的波动。虫声与鸟鸣交织,仿佛是儿女们的低语和远方的呼唤,使得静夜更加生动。诗人望着明亮的月亮,思绪万千,不禁“千里音书频北望”,表达了对远方儿女的深深牵挂。最后一句“遥知汾水逢南雁,远目应伤陟屺情”以南雁和汾水为寄托,想象儿女们或许也在同样的夜晚,望着南飞的大雁,心中涌起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儿女的深切关怀和异地相思之苦。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秋夜怀儿女的深深情感。
庄德芬
45首
河南提学道朝生女孙,州同定嘉女,武进董㒔室,乾隆己酉进士、浔州知府思駉母。有《晚翠轩遗稿》
猜您喜欢
早秋夜作
唐·韦庄
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蟏蛸。不须更作悲秋赋,王粲辞家鬓已凋。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夜宿三台东杨炼师
明·刘崧
三台山祀净明君,香火新从葛井分。案上道书秋后写,空中仙乐夜深闻。星垂天近连青野,雨过山空起白云。更有雷坛人不到,十年珠树鹤成群。
秋日圆明园即景
清·爱新觉罗·弘历
红叶千林似锦张,秋容端不让春光。南轩日暖帘初捲,曲沼波寒鱼半藏。战雨晚桐漏疏影,冒霜早菊先重阳。平添诗客三分兴,熟境应忘若个忘。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青鸟泉
唐·张乔
祗此沉仙翼,瑶池似不遥。有声悬翠壁,无势下丹霄。净濑烟霞古,寒原草木凋。山河几更变,幽咽到唐朝。
孟夫子生生亭赋
唐·卢仝
玉川子沿孟冬之寒流兮,辍棹上登生生亭。夫子何之兮,面逐云没兮南行。百川注海而心不写兮,落日千里凝寒精。予日衰期人生之世斯已矣,爰为今日犹犹岐路之心生。悲夫!南国风涛,鱼龙.....
闲园即事寄暕公
唐·司空曙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