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
君
山
二
首
(
其
二
)
晓
上
桐
君
宿
雾
收
,
岚
光
苍
翠
恣
夷
犹
。
丹
炉
秘
诀
归
仙
子
,
清
景
吟
怀
属
士
流
。
七
里
滩
横
孤
棹
影
,
立
山
钟
响
五
更
头
。
古
来
潇
洒
称
名
郡
,
莫
把
繁
华
数
汴
州
。
写景
山水
咏物
怀古
古称
古来潇洒
士流
七里滩
名郡
地方赞美
译文
早晨桐君山上,夜雾渐渐散去,山岚的光影在苍翠的景色中自由流淌。
炼丹炉中的秘诀为仙子所拥有,而那清幽的景色和诗情则属于文人墨客。
七里滩前,孤舟的影子横卧其中,山间的钟声在五更天时分响起。
这片地区自古以来就因其洒脱闻名,其名气堪比名郡,而人们不必为了繁华而去数汴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桐君山清晨的宁静与美丽。诗人晓行至桐君山,雾气渐散,山色苍翠,一片清新。他仿佛在享受着大自然的宁静,感受着山间的气息。丹炉与仙子的传说,为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而清新的景色则激发了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七里滩上,一叶孤舟映照着山影,立山钟声在五更时分响起,更添了几分幽静与深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桐君山独特的魅力,以及它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表达了对名郡桐君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繁华都市的反思。
徐舫
15首
自号沧江散人。幼轻侠,好击剑、走马、蹴鞠,工诗。元行省参政苏天爵将荐之,避去。后刘基受朱元璋征,邀之同行。舫荷蓑笠以见,酌酒赋诗而别。筑室江边,终老其间。有《瑶林》、《沧江》二集
猜您喜欢
酬张元公中丞自秦抚移豫见怀
清·王紫绶
八郡诸侯百二同,秦中才罢又天中。河流犹带东西陕,云气忽来大小嵩。梁苑楼台新挂月,隋堤杨柳细摇风。信陵食客多如许,座左犹云待老翁。
橘二首(其二)
宋·赵与■
倦客沧浪意,扁舟汗漫游。云归林屋晚,木落洞庭秋。此地真堪老,中原卒未休。可知侯万户,不似橘千头。
长安道
明·童轩
长安在何许,定鼎燕蓟北。周道千里平,商邑四方极。金台玉垒何雄哉,重关设险从天来。黄道祥光直南见,紫微中宫正北开。天连阁道星辰拱,日射觚棱金碧耸。百尺文楼五凤飞,九重魏阙双.....
刘别驾宗周之颍州
明·谢榛
客久敝貂裘,吟诗徐庾俦。之官千里别,送尔一樽留。赤县尘随马,黄河霜满舟。堂开楚天月,湖照颍城秋。问俗初临郡,忧时重倚楼。九边疲馈饷,四海剧诛求。世故聊长啸,君才岂薄游。宝.....
题陆子泉
宋·王汾
泉品旧知名,澄源石甃盈。甘滋饱僧饭,润泽济农耕。漱玉人谁听,囊茶客自烹。久供鸿渐啜,曾奉赞皇羹。昨忝此邦守,令无诸县行。烦酲想岩壑,一日慰幽情。惭怍方堆面,尘埃正满缨。临.....
七里滩
明·张国维
神工手擘尚留痕,中导江流势欲吞。蜿蜒山腰人数点,缤纷露脚瀑干喷。石潭鱼戏鬐堪鉴,木末莺潜调自翻。处处桃花浮涧出,不知谁是避秦源。
题高都监新亭
宋·魏野
高氏创高亭,亭因地得名。半空云咫尺,百里镜分明。襟带山围陕,咽喉地接京。昼闲多待士,时静少论兵。钟磬闻莲舍,枪旗见柳营。吾庐正相望,不似在重城。
福山杂吟
清·潘相
山川《禹贡》记嵎夷,刘豫更名竟不移。好古犹寻羲仲宅,多文久废李斯碑。槎无童女求瑶草,户有耆氓织檿丝。莫以鱼盐卑相业,烝民利赖到今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