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
珠
积
翠
西
眺
圆
珠
倚
汉
浮
,
青
黄
碧
绿
映
丹
丘
。
图
开
翡
翠
三
千
界
,
幛
结
芙
蓉
十
二
楼
。
五
老
烟
霞
归
眼
底
,
八
公
风
景
列
眉
头
。
多
少
招
摇
方
外
客
,
载
酒
寻
奇
兴
未
休
。
写景
山水
抒情
赞美
地点
西眺
四季
秋天
招摇
方外客
译文
第一句“西眺圆珠倚汉浮,青黄碧绿映丹丘”可以翻译为:向西远望,圆珠似的珍宝依靠着银河漂浮,青黄碧绿等五彩斑斓的颜色映照在红色的山丘上。
第二句“图开翡翠三千界,幛结芙蓉十二楼”可以解释为:画卷上展现出如翡翠般美丽的三千世界,屏障般地构建起以芙蓉为装饰的十二层高楼。
第三句“五老烟霞归眼底,八公风景列眉头”的意思是:五位年长的仙人在眼底看到了如同烟霞般的风景,八位知名的景致也在他们眼前依次排列。
第四句“多少招摇方外客,载酒寻奇兴未休”则表达了众多来自远方、身带仙气的客人,他们带着美酒和探寻新奇的兴趣未曾停止过探索的步伐。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川画卷,诗人饶忠学以圆珠积翠为主题,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雄浑与秀美。首句“西眺圆珠倚汉浮”,以“圆珠”比喻山峰,形象地描绘出山峦在夕阳下仿佛浮于天际的壮观景象,一个“倚”字,赋予了山峰以动态感,仿佛它们正依偎在天边,与天空相依为命。接着,“青黄碧绿映丹丘”,进一步渲染了山色的丰富层次,青、黄、碧、绿四种颜色交织在一起,映照在红色的山丘上,形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图开翡翠三千界,幛结芙蓉十二楼”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山景比作展开的翡翠画卷和结成的芙蓉楼阁,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艺术化的美感。翡翠三千界,象征着广阔无垠的山川世界;芙蓉十二楼,则是将山峰比作精美的楼阁,增添了诗意与浪漫。“五老烟霞归眼底,八公风景列眉头”两句,通过“五老”和“八公”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暗示了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五老,常指古代传说中的五位仙人;八公,可能是指八位名士或仙人,此处借以形容山中景色之迷人。最后,“多少招摇方外客,载酒寻奇兴未休”两句,点出了山中游人的活动,他们或饮酒,或探索,乐而忘返,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自然的热爱。这里的“方外客”指的是超脱世俗之人,他们在这里寻找奇遇,享受着心灵的自由与宁静。整首诗通过对山川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的佳作。
猜您喜欢
醒园茶楼联
清·吴恭亨
忍独为醒;有如此园。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送大巡吴公赴江西
明·尹台
银鞍骢马紫缨垂,赋别还同把玉卮。法从今朝辞日驭,使华若处驻霜麾。西江天净鱼龙水,南浦风凋鸟鹊枝。此去阳君随绣斧,应知白屋少颦眉。
西雨轩
明·袁华
拄笏朝看爽气生,捲帘晚见湿云横。漏天未补娲皇石,噀酒俄倾蜀客觥。阊阖风来先拂奥,桑榆日薄又开晴。载歌暮捲西山雨,始信王郎负盛名。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