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
昌
道
中
冉
冉
秋
序
高
,
劳
劳
客
程
促
。
如
何
霜
霰
交
,
不
见
原
野
肃
。
颠
崖
绚
夕
红
,
古
涧
漾
寒
绿
。
非
惟
藤
蔓
敷
,
亦
复
芳
气
馥
。
物
生
固
有
常
,
气
候
殊
过
续
。
以
兹
羸
疾
身
,
动
往
居
瘴
毒
。
念
彼
闽
村
人
,
田
稀
口
如
粟
。
耕
种
上
青
云
,
妻
孥
力
凉
燠
。
吁
嗟
公
私
弊
,
群
需
待
其
熟
。
安
得
廉
耻
吏
,
俾
之
食
常
足
。
上
以
承
恩
光
,
下
以
厚
风
俗
。
丹
心
映
皓
首
,
我
何
自
拘
束
?
写景
秋天
抒情
民谣
赞美
田地生活
群需等待
思乡情感
祈愿
期盼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范梈的《顺昌道中》描绘了秋季旅途中的景象和感慨。首句“冉冉秋序高”点明时令,暗示季节转换,旅途开始于秋高气爽之际。接下来,“劳劳客程促”表达了行旅的匆忙与艰辛。“如何霜霰交,不见原野肃”描绘了霜降后景色的变化,虽有寒意但未见严冬肃杀,反映出诗人对气候变化的观察。“颠崖绚夕红,古涧漾寒绿”通过色彩对比,展现出山崖在夕阳下泛红,而古涧则泛着寒冷的绿色,展现出自然的生动与冷暖交织。诗人接着写到藤蔓生长繁茂,散发出芬芳的气息,暗示生机勃勃。然而,诗人并未忘却现实的困苦,“物生固有常,气候殊过续”暗指社会不公,百姓生活艰难,特别是想到福建乡村的人们,田地稀少,人口众多,生活艰辛。他感叹“吁嗟公私弊,群需待其熟”,揭示出社会问题和百姓期待丰收的愿望。最后,诗人发出感慨,希望有清廉的官吏能让人民衣食无忧,既能报答皇恩,又能淳化风俗。他以“丹心映皓首,我何自拘束?”收尾,表达出自己虽年迈但仍怀有济世之心,不愿自我束缚,希望能为改善民生尽一份力。整首诗寓情于景,既有个人旅途的体验,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期待。
范梈
629首
诗人,与虞集、杨载、揭傒斯齐被誉为“元诗四大家”。一字德机,人称文白先生。历官翰清江林院编修、海南海北道廉访司照磨、福建闽海道知事等职,有政绩,后以疾归。其诗好为古体,风格清健淳朴,用力精深,有《范德机诗集》
猜您喜欢
寄然镜潭
宋·许棐
镜潭炯炯秋无底,著一纤云也是多。禅外当无些子事,如何犹有作诗魔。
奉怀潜夫先生用前韵
明末清初·彭孙贻
十年沧海上,遁迹傍衡门。老去愁明镜,忧来藉酒樽。何当招隐士,谁更饭王孙。绝塞烟花满,惊沙日月昏。遗民悲燕雀,所至赋鸡豚。雨雪新交少,诗书宿好敦。羞为孟尝客,不受信陵恩。庶.....
罾布谣
明末清初·屈大均
以罾为布,渔家所造。著以取鱼,不忧风飓。
壬辰春仲来澎抚恤三阅月而蒇事公馀阅蒋怿庵同年所辑澎湖续编有前刺史陈廷宪澎湖杂咏诗勉成和章即为怿庵同年志别
清·徐必观
沿村霍霍听刀声,腕底银丝细切成。范甑海苔同一饱,秋风底事忆莼羹。
刈稻(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如茨刈处海云屯,向夕船归浦口村。拾穗田间多妇女,打禾场上有儿孙。牛肥大秆新多力,鸡啄香粳久不喧。明岁豚蹄应更祝,先农解听野人言。
柿红
宋·刘攽
柿红梨紫漫山熟,冷雨萧萧落乔木。东田收谷亩数斛,筑场敛积高如屋。柴车斑斑黄犊健,丁男肩涧儿指秃。烹猪漉酒乐社神,急鼓悲笳断仍续。田家此乐何所忧,闾里至老还相收。道傍滞穗如.....
秋日同刘扶阳江毓真集江潮淙馆赏白瑞莲(其七十)
明·张嗣纲
人逢七十笑颜开,七秩于予何有哉。期服重披行踯躅,斑衣那许舞徘徊。病来门外疏扶杖,酒到床头懒举杯。倘得天台桃再熟,携同曼倩醉蓬莱。
武阳寨闻峒中作乐
宋·彭汝砺
成康已措刑,文景不言兵。夷俗家家曲,蛮歌处处声。长腰筒拍鼓,细竹葫芦笙。物意惟安乐,人间共一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