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风
波
·
又
赠
歌
儿
阿
增
持
底
尊
前
赠
阿
增
。
浓
纤
一
幅
缭
红
绫
。
上
写
蝇
头
无
数
字
。
须
记
。
千
丝
万
缕
意
层
层
。
好
向
歌
楼
并
舞
院
。
常
见
。
细
腰
束
罢
怕
难
胜
。
莫
到
春
街
闲
赌
戏
。
轻
弃
。
他
年
知
否
忆
来
曾
。
歌儿赞美
怀古抒情
情感
回忆
歌楼舞院写景
赏析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赠予歌女阿增的绣品,通过“持底尊前赠阿增”开篇,展现出赠送礼物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关怀。接下来,“浓纤一幅缭红绫”,描绘出绣品的精美与色彩的丰富,红绫的质地与图案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上写蝇头无数字”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绣品上的文字比作蝇头大小,暗示文字虽少,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意义。而“须记。千丝万缕意层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礼物中蕴含的复杂情感,每一根线都承载着深深的心意,层层叠叠,难以言表。下半阕转而描述了绣品的用途与影响。“好向歌楼并舞院。常见。细腰束罢怕难胜”,展现了绣品在歌楼舞院中的使用场景,歌女们穿着它,细腰束罢,既展现了她们的美丽身姿,也体现了绣品的华贵与独特。然而,词人也提醒她们,要珍惜这份礼物,避免在春街上随意挥霍,以免将来后悔。最后,“莫到春街闲赌戏。轻弃。他年知否忆来曾”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与期待,希望这些珍贵的回忆和情感能够被铭记,不要因为一时的轻率而遗忘。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对歌女的关怀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于艺术与情感价值的重视。
陈维崧
1701首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骈文作家。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猜您喜欢
清涟寺观鱼叠旧作韵
清·爱新觉罗·弘历
烟轻春雨后,暇值万几馀。载礼金光佛,因观青色鱼。生机盎翰墨,乐意映襟裾。怪底参军羡,还劳开士如。新题看㡧画,旧句读碑书。谩设重来约,犹今视昔欤。
江倅出家乐
宋·史浩
沈沈春酌话绸缪,花月行船看拍浮。手束柔荑调雁柱,袖翻纹锦出香毬。未攀青子犹如豆,欲脍赪鳞始上钩。蓬岛古来无觅处,我曹今此得真游。
闰十五夜携两儿暨诸弟侄同孔聘王苏昌期何景朗李邑生就酌三弟宅分得台字
明·黎淳先
嫦娥何意重相陪,三五清光去复来。对酒自怜鹦鹉杓,听萧犹似凤凰台。咏偕童冠游宁倦,才擅东南美不猜。记得廿年曾此夕,雄心今被鬓毛催。
京邸感怀三十二韵
清·边浴礼
身世艰虞里,乾坤惨澹时。不才耽薄禄,冷官滞京师。日驭瞻穹朗,云程历险巇。匡君惭汲戆,违众慕梁噫。帝载高元默,民生怆殿㕧。人方游泰宇,祸忽起潢池。天狗星飞焰,蚩尤雾展旗。负.....
满江红·题子危南窳春牧图,即用其见投韵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
城上春阴,正俯仰、今古自斟。菰芦外、软红如驶,烟语重寻。万里乾坤无伯乐,龙媒伏枥孰知音。算此情、遥挹石湖仙,深复深。扶桑梦,伤我心。槃阿啸,且孤吟。奈一鞭斜炤,触拨尘襟。.....
咏怀(其七)
明·林鸿
一襟离恨暗魂消,閒却鸣鸾白玉箫。燕子不来春事晚,数株杨柳暗红桥。
或遗扬州芍药者用元韵二首(其二)
宋·洪刍
可堪春恨似悲秋,把酒驱愁转益愁。飞尽柳花怜逐客,始知春色到汀洲。
白下喜晤程穆倩
清·纪炅
君昔住广陵,慷慨振风雅。客每至红桥,论文倒杯斝。妙擅皇象书,摹印独心写。伊川道力深,门外多车马。我昨过雷塘,蒲汀正初夏。泊舫近垂杨,士女纷游冶。修刺通故人,一一如钟哑。叹.....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