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
殿
湿
广
宫怨
边塞
秋节
怀旧
回忆
离别
送别
抒情
爱情
闺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场景,月光明亮,妇女们正在忙着纺织。诗中通过对捣衣声、砧杵声的细致描写,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征人的思念和不舍。在艺术表现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笔触,使得读者仿佛能够听到夜晚的捣衣声,感受到那份哀怨的情绪。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情感真挚、艺术性强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家庭、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在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南北朝时期,那些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人们所承受的心灵创痛。

庾信

323首
庾(yǔ)信(513年—581年),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其家“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他的父亲庾肩吾为南梁中书令,亦是著名文学家。庾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自幼随父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其文学风格被称为“徐庾体”。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侯景之乱时,庾信逃往江陵。后奉命出使西魏,因梁为西魏所灭,遂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世称其为“庾开府”。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庾信在北方,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最终在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老死北方,年六十九,追赠原职,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猜您喜欢

水调歌头·怀马芰珊、秦书南
清末近现代初·胡薇元
晴雪凤州柳,细雨剑门山。经过千叠修栈,衣袂塞云寒。北客鸢肩火色,南士风流旖旎,连辔向长安。乌帽蹇驴去,落日射潼关。横街侧,镫如豆,伴臞禅。更番翔集何事,孤雁锻霜翰。一则香.....
独不见
明·王廷相
君王爱小腰,锦带自结束。二八入汉宫,罗荐生香玉。玉香自不灭,宠盻每难终。昔为菖蒲花,今为孤根蓬。蓬飞绕天去,妾意何终极。前时昭阳院,双燕栖罗幕。燕燕上林飞,春归长信道。雕.....
拟行路难十八首(其十三)
南北朝·鲍照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但恐羁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每怀旧乡野.....
谒金门·题美人图
明末清初·吴伟业
人离别。屏上小山凄绝。欲寄相思教谁说。梧桐初下叶。窗外绿鬟轻撇。立尽閒阶周折。慢把罗帏向前揭。早是愁时节。
扫花游
清·厉鹗
折花泛舸,又夜浅灯孤,绿阴如许。旧游间阻。听檐声压酒,醉醒无据。落魄多愁,尚记罗裙雁柱。向南浦。讶杨柳今朝,腰瘦慵舞。行遍深院宇,已负了春来,忍教春去。笑人易误,似山中枕.....
与苏州守十诗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为韵(其八)
宋·周麟之
六飞南驻开陪京,朝廷恃此为金城。元侯卧护股肱郡,去天尺五日月明。谁怜游子岁一过,欲往不得如流萍。今日西风要留客,好山横道烟光凝。
金缕曲·李蓉初二姊函讯近况,以此代简
清·左锡嘉
未了三生债。算天涯、别离情绪,最无聊赖。镜里年华容易老,青鬓丝丝暗改。怅缺月、圆时能再。独我孤灯偎影瘦,听哀鸿、身断长空外。欹枕想,夜如海。年来贫病都堪耐。只难堪、参差骨.....
苦哉行五首(其五)
唐·戎昱
可汗奉亲诏,今月归燕山。忽如乱刀剑,搅妾心肠间。出户望北荒,迢迢玉门关。生人为死别,有去无时还。汉月割妾心,胡风凋妾颜。去去断绝魂,叫天天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