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儿
联
(
其
五
六
三
)
菊
枕
幽
人
梦
;
桐
琴
野
客
情
。
写景抒情
咏物
怀旧
记梦
自然
秋意
母爱
思乡
亲情
友情
赏析
这两句诗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鼎芬的《课儿联》(其五六三),描绘了两位隐士的生活场景,通过“菊枕”与“桐琴”这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寄情自然的意境。“菊枕幽人梦”,“菊”是中国文人常用来象征高洁、隐逸的植物,这里的“菊枕”不仅指以菊花为填充物的枕头,更寓意着隐居者在宁静的环境中,枕着自然之物入眠,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梦境中也充满了对自由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幽人”则特指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人,他们的心灵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安放,梦境也因此变得纯净而深邃。“桐琴野客情”,“桐琴”指的是用梧桐木制作的琴,梧桐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吉祥之树,其木质温润,适合制琴。在这里,“桐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情感的载体,它承载着“野客”的情感,即那些游离于传统社会规范之外,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人们。通过弹奏桐琴,野客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与自然对话,与内心深处的声音共鸣,表达出对自由、对真我追求的渴望。整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菊枕”与“桐琴”这两个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两位隐士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寄托、表达自我情感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隐逸生活和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猜您喜欢
翟甥以诗见呈情意甚至但辞不足以发之老夫漫为改定以成其爱慕之志
元·李士瞻
我有渭阳思,随之使南陲。当兹风涛中,或受霜露欺。鬓发近衰老,朝夕谁与宜。吾生自弱龄,巳有怙恃悲。傍无期功亲,赖有舅氏依。孤苦无与比,况负驽钝姿。过庭日谆谆,令我学书诗。书.....
莺啼序
清·俞樾
人生白驹过隙,早平分一半。忆生小、冷粥寒齑,十年辛苦莹案。登科记、秋风两度,蟾宫省识嫦娥面。尚寒酸苦守,青毡一灯孤馆。大好新安,草屩布袜,寄游踪汗漫。喜门外、问字人来,少.....
对菊有怀诸友
明·王九思
东篱零露滋,秋色灿盈目。仙姿有殊类,密叶映深绿。时维霖潦收,欣看秫酿熟。引觞聊自酌,玩此群芳馥。白云何英英,南山亦矗矗。微风吹我衿,飘飘绝烦熇。杖藜行且谣,清商发新曲。仰.....
题同年李仲达孝思亭册(其一)
明·苏升
风木志馀思,犹龙节行奇。仰桥空致敬,树背每怀慈。戏舞留残彩,嬉啼忆小儿。天高何以报,长诵蓼莪诗。
偶成(其三)
明·袁宏道
羁客胸怀少,天涯侣伴稀。未须愁独立,终是念归飞。云来吹水叶,潮去落沙衣。酷忆湘江上,梅花伴钓矶。
寄子畅文显兼问佥判丈起居
宋·赵蕃
昨忆长歌与君属,嗟尔明月悲黄菊。问君得归今几日,我乃还家期未卜。人生会合不可常,何止有类参与商。月明固可共清影,菊开安得同幽香。安舆历想来自越,贺以羊酒生暖热。小人缪忝通.....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其四)
清末近现代初·费墨娟
相亲相爱忽相离,蓂荚三番换旧枝。知否故园诸弟妹,朝朝屈指数归期?
得从兄伟侯书却寄
明·卢龙云
书至遥怜汝尚存,几回飞梦绕乡园。风涛已恨惊蓬鬓,泉石何妨老席门。海上碧云悬故里,天涯芳草倦王孙。可能扫石溪头坐,往事同君仔细论。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