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一
家
清
雅
集
送
植
芸
胡
直
内
累
朝
科
第
总
名
臣
,
四
世
能
诗
才
二
人
。
参
透
雄
深
兼
雅
健
,
锻
成
俊
逸
更
清
新
。
马
班
翁
季
羞
前
躅
,
王
谢
云
仍
踵
后
尘
。
颇
恨
昔
叨
桐
濑
守
,
未
能
绣
梓
励
儒
绅
。
咏史怀古
写人赞颂
写人才赞誉
怀旧送别
读书惜时
赏析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题一家清雅集送植芸胡直内》。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前人文学成就的赞美与自家的文学传统的骄傲,同时也流露出个人未能完全发挥所长的遗憾。"累朝科第总名臣,四世能诗才二人。"这两句点出了诗人的家族在科举制度中取得了显赫成就,但真正能够文艺双修、诗歌才能突出的只有两位先辈。这不仅展示了家族的学术背景,也暗示了诗人对个人文学成就的自豪。"参透雄深兼雅健,锻成俊逸更清新。"这里诗人用"参透"形容其文学作品既有深度又具备雅致,这些作品经过精心雕琢,呈现出俊美与清新的风格。这不仅是对自家文学的肯定,也是对个人艺术追求的展现。"马班翁季羞前躅,王谢云仍踵后尘。"这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唐代的马融、班固以及宋代的翁卷、季昌等文学大家,以及东晋的王羲之和南朝宋的谢灵运等人的文学成就。通过这些名家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前贤文学的敬仰,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希望能像他们一样留下不朽的文学作品。"颇恨昔叨桐濑守,未能绣梓励儒绅。"最后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一丝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机会和时刻已经一去不复返,比如说"昔叨桐濑守"中的"桐濑"是古代科举考试的场所,诗人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当年未能在那样的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绣梓励儒绅"则是希望能够像古人那样,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来激励后学,但这似乎也成为了一个未竟的愿望。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家族文学传统的一种自豪展示,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写照,既有对先辈文学成就的尊崇之情,又有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和遗憾。
方回
2864首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您喜欢
林泉诗卷
明·庄昶
谁能一日忘天下,高枕青山白发深。凤鸟河图终此梦,白云流水亦何心。明良契合从天地,孔孟行藏自古今。俯仰百年供抱膝,不须閒起卧龙吟。
咏史(其二)张华
宋末元初·陈普
应是诸公爱阮咸,所天亦把付清谈。张林若责金墉后,当日张华死更甘。
咏史(其一)荀彧
宋末元初·陈普
乱离拣得一枝栖,得道争知却是迷。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
咏史(其二)王祥
宋末元初·陈普
倒载山公即巨源,清谈安石幼舆孙。晋家祸乱深如海,半出咸熙太尉门。
读公孙弘传
清·龚自珍
三策天人礼数殊,公孙相业果何如。可怜秋雨文园客,身是赀郎有谏书。
读翼梅(其一)
清·齐彦槐
开辟至今日,六千有余年。七十者百人,可见开辟前。自从尧舜来,圣作述者贤。寥寥四千岁,载籍如山渊。书契溯结绳,岁远不过千。此上更千岁,已逮乾坤元。盘古非一人,九州有开先。泰.....
答李昂长官富贵贫贱终篇之贶
宋·徐积
前日正凭几,长须叩我门。手置一筒诗,义高辞且温。三读至终篇,尤爱子所存。我有不言意,子已自得之。余将缺不报,嘉意忽如遗。吾闻诸物理,动静固其性。静有不如动,动有不如静。所.....
咏史(其四)
清·翁照
武皇重经术,发策策贤良。广川抱硕学,天人语周详。贾茂董更醇,治道通阴阳。而胡命世材,出俾相骄王。守正端轨则,推诚化披猖。留滞终外藩,稍异投沅湘。曲学阿世人,升之在庙廊。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