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甘
露
寺
扁
舟
京
口
意
踌
躇
,
北
固
峰
头
泪
满
裾
。
闻
道
昔
时
兵
可
用
,
未
知
今
日
事
何
如
。
伤
心
南
渡
英
雄
尽
,
屈
指
中
原
岁
月
疏
。
待
见
太
平
心
始
足
,
不
妨
归
去
老
樵
渔
。
怀古抒情
战争
秋天的主题
伤感心情
兼情感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莘的《游甘露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在扁舟上徘徊于京口之地,心中充满了踌躇和忧虑。北固峰头,泪水湿润了衣裾,这种情感的流露显示了诗人对过去的一种怀念和对现实的一种无奈。“闻道昔时兵可用,未知今日事何如”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对于过去英雄辈出的怀念,以及对于当前形势的不解与迷茫。昔日能征战沙场、勇猛作战的英雄们已经不再,而现实又是如此迷雾重重,令人难以预测。“伤心南渡英雄尽,屈指中原岁月疏”诗人通过对南渡时期英雄辈出的追忆,以及对中原岁月的回望,表达了深深的忧伤之情。这里的“屈指”即是说时间流逝得很快,而中原的岁月却变得如此稀疏和难以捉摸。“待见太平心始足,不妨归去老樵渔”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太平盛世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只要能够看到一个太平的世界,心灵才会得到满足,那时候即使是归隐田园,也不算晚。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对历史的回顾,抒写了对英雄辈出与时代变迁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太平盛世的无限向往。
汪莘
289首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您喜欢
过淮阴侯庙
宋·俞汝尚
当时谋战不谋安,将众多多是祸端。万垒在前攻掠易,四方无事保全难。晓堂钟鼓修淮祀,古壁旌旗拥汉官。天下息肩兵革定,一瞻祀宇一长叹。
五月二日雨中感怀(其六)
清末近现代初·黄节
半塘水戏珠江曲,兵事荒凉过十秋。争利杀人南北一,老来吟叹海绡楼。
吴江舟中赋得秋怀四首(其三)
明·王叔承
礼乐重开气象新,可堪词客转思莼。先王信有神明策,此日能无老大臣。水溢河渠劳饷馈,兵荒陇亩泣烟尘。安危早慰苍生望,万顷芦花卧钓纶。
丁廉使名名炜
清·孔尚任
康熙二十七年夏,中外升平登禾稼。岂有失所一军民,楚中猝变真可讶。我巡海日烟雾深,纷纷耳传信不真。或言乱贼立首领,官兵气靡都降身。湖风湖水路渺茫,万姓夜走看北辰。或言三日把.....
防江行(其三)
宋·刘子翚
寒烽隔水明,虏意犹叵测。君王自临戎,万骑随清跸。士气薄层霄,欃枪夜无色。
萍乡春晚寓居(其二)
唐·沈彬
花替残红草绿深,江头閒事岂堪寻。云山忆后思藏迹,家国话来长痛心。战地血流犹未服,侯门心热更相歆。求归閒处无閒处,三纪兵戈犹至今。
檄中原
宋·陈宓
大哉我宋得天下,仁比三代泽过之。太祖太宗贻典则,真宗仁考父母慈。熙丰足国振百度,要使宇内无蛮夷。哲宗元祐建皇极,敬用贤哲如蓍龟。百年上下享安泰,万里一域惟熙熙。春阳浩荡不.....
暑中走椒岭省方氏姊示诸甥
清·钱澄之
十七年前椒岭路,短驴疑在梦中行。兵烽几度门无径,灵雨初通涧有声。牛屋半楹啼寡姊,蔬盘一夜费贫甥。老来万事心灰尽,益重人间骨肉情。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