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

写景
抒情
手法
赞美
中情感
记梦
秋天
闲居
日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宁静与雅致。首联“为因谢客掩柴关,明月曾留共往还”以“谢客”和“明月”为引子,营造出一种隐逸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诗人与明月有过多次的亲密交流与往来,暗示着诗人内心的纯净与超脱。颔联“袪病寻方餐白石,卧游就壁见青山”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情趣。他寻求健康之道,不仅通过饮食,更在精神层面追求与自然的和谐。餐食白石,或许象征着对纯净生活的向往;“卧游就壁见青山”,则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室内,也能通过想象或艺术作品感受到山川之美,体现了其心灵的广阔与对自然的亲近。颈联“诗成快极思忘苦,梦里灵通睡不顽”揭示了诗人创作时的愉悦心境与超然状态。诗歌创作带来的快乐使他暂时忘记了生活的苦涩,甚至在梦中也能与灵性相通,展现出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心灵的自由与解放。尾联“日课香灯经半卷,殊无别事碍清閒”总结了诗人的日常,每日的修行与阅读,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仪式感和平静。通过“香灯经半卷”的描述,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度与对精神修养的重视。最后一句“殊无别事碍清閒”强调了诗人生活的简单与纯粹,没有多余的杂念和困扰,达到了一种心灵上的自在与解脱。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宁静、雅致与精神追求,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猜您喜欢

虎岩听竹
清·陈玉衡
虎岩名胜本天开,谁种琅玕引我来。为爱谈禅参玉版,却教送韵出花台。声疑风雨秋将半,梦到潇湘冷作回。惟有山僧饶雅趣,伴君洒落绝尘埃。
又赠上人(其三)
宋·周南
橙橘青时最有香,包山架后两番霜。上人梦里营诗思,比似看经僧更忙。
客中二首(其一)
元·耶律铸
几度求归不放休,翩翩蝴蝶思悠悠。梦回三径黄花老,题遍一林红叶秋。
内家娇·将归里门寄内
清·汪懋麟
别家秋欲幕,黄花节、深院海棠垂。记亲荐小蛮,衾裯香烂,艳歌大妇,参昴星稀。香奁畔,青鸾双照影,红烛对吟诗。忽赋远游,去时恨速,不嗔人怨,来日嫌迟。还家春已暮,樱桃熟、后园.....
摸鱼子·题四弟莘吾秋日山居图
清末近现代初·奭良
甚秋容、彫疏满眼,山中宜适晨暝。蓬蓬如齐攒云树,野卉小红低映。霜信冷。试信步幽寻,微渺寥天净。閒居漫兴。只采药林深,寻碑寺古,淡趣略相等。秋声紧。一片枫林槲影。西风吹入寒.....
乙未八月二十二夜梦宿山寺与僧讲道论诗不觉夜分僧赋一联云鹤向白云栖处宿僧从青嶂影边归觉而微改其句足成一律云
元末明初·叶颙
天风吹梦过招提,瘦策迢迢扣夕扉。鹤拣白云枝上宿,僧从青嶂月边归。杉松韵古调清乐,苔藓痕深染敝衣。多谢山灵能念旧,此心焉敢忘烟霏。
洞庭归舟酬叶损轩大庄吴中赠别诗因及陈芸敏
清末近现代初·王闿运
卅年不见林屋山,东南竹箭青琅玕。江山才俊相映发,使我万里开心颜。石林才子文章伯,暂学陶潜出彭泽。故人假节选宾僚,拄笏清秋看山色。郑公子,陈翰林,外台三妙成知音。山塘黄花五.....
侍祠太室
金·周昂
设燎彤庭敞,悬灯玉殿深。星河含爽朗,城阙动阴沈。祗慄诚初荐,馨香德巳歆。清风动云幕,有喜见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