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
明
斋
咏
怀
忆
昔
园
林
趋
觐
回
,
朱
门
静
掩
不
轻
开
。
怡
情
看
竹
邀
僧
话
,
余
事
移
松
傍
水
栽
。
勤
政
原
因
涵
养
到
,
任
劳
却
自
静
功
来
。
万
机
日
日
如
丝
绪
,
勉
竭
心
思
手
自
裁
。
怀旧
励志
自然
勤政
怡情
写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胤禛在仁明斋中的生活与心境,展现了其勤于政务、修身养性的一面。首句“忆昔园林趋觐回”,回忆往昔在园林中迎接君王归来的情景,暗示了诗人曾经的荣华与权力。接着,“朱门静掩不轻开”一句,以静谧的朱红色大门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对外界干扰的淡然态度。“怡情看竹邀僧话,余事移松傍水栽”描绘了诗人闲暇时的雅致生活,通过观赏竹林、邀请僧人交谈以及移栽松树靠近水面,展现出其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禅意生活的追求。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重视,也反映了其希望在繁忙政务之余,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勤政原因涵养到,任劳却自静功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政务的态度,即通过不断的学习与修养,达到处理政务时的从容不迫。这里的“涵养”不仅指个人品德的培养,也包括知识与智慧的积累,而“静功”则强调了在面对繁杂事务时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专注。最后,“万机日日如丝绪,勉竭心思手自裁”表达了诗人面对每日如织的政务时,依然能够尽心尽力、亲力亲为的决心。这句话既体现了其对国家责任的担当,也展示了其作为君主的亲民形象,即亲自参与治理国家,不辞辛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胤禛作为一位帝王,在政务与个人修养之间的平衡,以及他对国家与民众的深切关怀。
猜您喜欢
大峨王先生南海奇士也以乡贡典教吾埔作贫女吟予因原韵答和以宽其意
明·饶与龄
周风曾戒女怀春,何事朱颜漫作颦。袿襘但坚深闺守,翠珠奚羹画堂新。路人共讶标梅实,吉士行歌乐缟巾。桃自红兮柳自绿,寒窗添线刺绫纹。
四十书怀(其一)
清·李友泉
虚度光阴四十年,沧桑回首思绵绵。功名已付云烟幻,诗酒偏留鸥鹭缘。骨傲料难谐浊世,才疏终拟赋归田。何时得遂林泉隐,抛去风尘马上鞭。
王祥
宋·徐钧
卧冰得鲤供亲养,至孝诚能上格天。每信天人常吻合,应知容谷响声传。
病剧就养城北玉清道院作三章(其一)
清·姚燮
顾此镜中影,颇疑非我颜。憔悴一至斯,讵待他人怜?未应日月穷,天地后无缘。倏忆东墙松,蠹蚀多不完。自得春雨滋,复致青芊绵。谁云就死灰,嘘之难重燃。力保微息存,或者茁其元。
得外舅安丰董先生书
明·于谦
悠悠远别几经年,极目江南思渺然。客底正劳千里梦,天边忽堕五云笺。得官自愧超迁早,济世深惭学术偏。瞻仰泰山应未遂,马蹄明日又翩翩。
草堂诗(其六)
宋·喻汝砺
翠木摇艳溪之湾,游子失气生愁酸。誇力搏虎筋骨绝,双流迸巘道路难。布衾多年窘夜雨,土锉无火啼夜餐。一生忠义老寂寞,旋烧竹叶供春寒。
醉里
清·李振钧
踪犹萍梗性同鸥,入世难忘旧酒楼。醉里不知身是客,夜深惟觉气如秋。云山漫绕蕉中鹿,鞭策真惭稷下牛。最爱多情清净水,不因河曲强回头。
偶成(其三)
明·袁宏道
羁客胸怀少,天涯侣伴稀。未须愁独立,终是念归飞。云来吹水叶,潮去落沙衣。酷忆湘江上,梅花伴钓矶。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