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

)

抒情。
春天。
写景。
哲理。
山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对佛祖的虔诚与追寻,以及对众生世界的深刻洞察。诗人以“三步一号呼,十步一礼拜”开篇,生动展现了信徒们在佛前的恭敬与虔诚,每走几步便高呼一声,每行十步则深深礼拜一次,表达对佛祖的无限敬仰与膜拜。接着,“万人齐仰瞻,菩萨今何在”两句,描绘了众多信徒共同仰望佛祖的情景,却也引出了对佛祖所在位置的疑问,暗含着对佛祖精神的追求与探索。这种对佛祖存在状态的追问,体现了诗人对宗教精神的深入思考和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欲寻真大士,当入众生界”,诗人表达了寻找真正的大师(即佛祖)的意愿,并指出要进入众生世界中去寻找。这不仅是一种对佛教教义的理解,更是一种对人生、对社会、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强调了通过与众生的接触和理解来领悟佛法的真谛。最后,“试观海潮音,不离浙江外”一句,以海潮的声音比喻佛法的深远与广泛,暗示佛法如同海潮般无边无际,但又不脱离浙江这一特定地域,意味着佛法虽深奥广大,却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存在于日常之中。这既是对佛法传播范围的描述,也是对佛法普遍性的强调,体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知。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信徒行为的描绘、对佛祖存在的思考、对众生世界的洞察以及对佛法普遍性的阐述,展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哲思意味的佳作。

袁宏道

1666首
袁宏道(1568年12月23日─1610年10月20日),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复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后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史称公安三袁,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